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

「善因緣 文殊學會」講堂 成立之緣起

2014年6月7日晚上7時許,「善因緣 文殊學會」講堂,於台北市長春路上,正式成立授課。
此影片內容,為會長 李宗德醫師於當日「善因緣 文殊學會」《佛法講座》時,講述「善因緣 文殊學會」成立之緣起經過。

「善因緣文殊學會長春講堂」,《佛法講座》授課情形。

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

《我的學佛因緣與分享》一書

由「善因緣文殊學會」的指導老師:李春福老師所著作的《我的學佛因緣與分享》一書(150頁),於2015年10月10日正式與人結緣!歡迎大家踴躍索取(免費)!
目前,在台北中山區長春路9號(即我們長春講堂)的樓下,是「峰得存茶行」(全年無休),有存放書籍與人結緣的地方!請大家逕行索取。

李春福老師自序

這本《我的學佛因緣與分享》,源於太陽花運動前十天,即二○一四年三月九日向數十位從大學時代起,就開始接觸佛法之「善醫緣」團體的醫生們,約二個多小時的演講報告,所潤筆增刪而成。也因此次演講,開啟我過去所發「續佛慧命」之願而得成熟!

或有人問:「何謂善因緣文殊學會?」文殊菩薩乃七佛之師、智慧之母,唯有智慧能化煩惱,降伏其心,存亡自在,故以文殊菩薩作為我們的指導老師。又謂:「如何是善因緣?」善是好、是向上,善的極致謂「圓滿」;故止於至善,乃「善因緣」成立之旨。

或有人再問:「如何厚植善因緣呢?」我每天隨身攜帶二件寶物:一為微笑。二為樂觀。微笑是對人,樂觀是對事;微笑與樂觀均是佛陀八十種隨形好之一。微笑就是主動與人友善、行善,和悅與人打招呼,所感召必是良緣、善事。樂觀就是積極、正向的思考,開朗、豁達的心。故曰:「和悅含笑先語人,一切樂觀於諸事。」乃厚植善因緣也。

佛法在現今之時代裡,扮演著複雜又多重的角色;猶如這古老中山北路的街道,亦同樣扮演著複雜又多重的角色,它既喧鬧又寧謐,樹蔭與車聲交錯,歷史與人文交織,國人與外國人之交會處。佛法的傳承與新時代交融,並不衝突,也不相牴觸,而是相輔相成,故《六祖壇經》謂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」說明了生活就是修行,修行就是生活;修行、悟道,都不能離開世間。所以說:「在生活中悟道,乃幸福之人。」
本書後半部,有多位學長、學姊的心得分享,再次感謝他們與我在這一輩子結緣。也期許這本﹁隨身善書﹂與您結善因緣,於這個繽紛、多元的世界裡,能帶來法喜與清涼;更歡迎來信、來電、或在臉書﹁善因緣文殊學會」社團專頁上索取此書、留言,讓有緣的人能認識與親近佛法,或一起來共同探討佛法。